中新網11月14日電 英國《金融時報》14日刊登了前美國財長勞倫斯·薩默斯撰寫的文章。該文章稱,流行病和流行病疫情就像地震一樣:悲慘、不可避免而且不可預測。它起源於一個隨機事件。一種病毒跨越物種界限,從一隻鳥、一隻蝙蝠或其他動物跳到“零號病人”身上,接著這個人再把病毒傳到其他人身上。在本世紀,人類很有可能會經歷一次類似於1918年那樣的流感疫情,當年的疫情曾導致5000萬人死亡。
  文章稱,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任幕僚長拉姆·伊曼紐爾曾在全球經濟危機過後表示,絕不能讓一場嚴重的危機白白浪費。危機也是機遇,可以從中吸取教訓。它們會揭示一些有助於防止機構在極端壓力下崩潰的措施。
  文章指出,在世人不難理解地專註於應對埃博拉疫情之際,同樣重要的是,這場疫情應讓人們警醒,各種不足之處不僅可能帶來規模空前的悲劇,還會危及美國和其他富國的基本安全。就像氣候變化一樣,全球任何一個角落都無法擺脫流行病的影響。
  “全球健康2035”委員會的報告提出了3點重要教訓:
  第一,必須採取集體行動在全球所有地區建立強大的衛生體系。在西非,埃博拉是針對各國衛生體系的一場“壓力測試”。塞拉利昂、利比裡亞和幾內亞的衛生體系應付不了這場疫情。受過訓練的專業醫護人士太少;設備和物資太少,公共衛生監測和控制能力也太弱。
  在首例埃博拉患者2014年7月被確診後,尼日利亞對埃博拉病毒的防控具有指導意義。強有力而協調的監控回應是該國防控成功的原因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稱贊其為“世界級的流行病學偵探工作”。尼日利亞已建立小兒麻痹監測體系,擁有有技能的疫情專家,能夠依靠他們來對付埃博拉疫情。每個國家都需要這種體系。防範的代價低於治療,而且會取得更好的結果。
  建立這些體系需要時間和金錢。研究表明,未來20年,“加強體系”的成本為每年約300億美元。這項研究由一個由經濟學家和衛生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開展,去年發表在醫學雜誌《柳葉刀》上。好消息是,通過援助和國內支出,專家們可以籌措這筆資金。其成本遠遠低於中低收入國家未來2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量的1%。
  第二個教訓是,公共衛生投資匱乏是一項全球性緊急事件。鑒於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裁員,該組織對埃博拉疫情的緩慢回應並不令人意外。自1994年以來,世界衛生組織的經常預算按實際價值計算一直穩步下滑。甚至在埃博拉疫情爆發之前,該組織就連維持基本職能都捉襟見肘。2013年,該組織針對流行病疫情的預算總額為770萬美元,不到紐約市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預算的三分之一。
  一位受病毒感染的航空旅客就能把疾病帶入一個國家。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世界衛生組織。該組織具備成為所有國家的衛生保護機構的授權和合法性。任由它資金匱乏是魯莽的。
  第三個教訓與科學創新有關。就發現和開發藥物、疫苗和診斷測試而言,我們基本忽視了那些導致大量窮人死亡的傳染病。其後果是,我們還沒有針對埃博拉病毒的藥物或疫苗。我們所能做的是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,例如補液和血壓控制。至於預防,我們不得不依賴老式的隔離等措施。
 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解釋了這種忽視的原因。她表示,醫生們“兩手空空”,因為“一個由利潤驅動的行業不會為付不起錢的市場投資開發產品”。埃博拉病毒影響的是非洲窮國,因此製藥企業認為在這方面投入是不會帶來任何利潤的。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會允許企業在疾病快速蔓延時獲得巨大利潤。
  富有的政府和捐贈者需要加快腳步。每年投資幾十億美元(不到全球GDP的0.01%)有望在防止世界大戰規模的悲劇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。
  文章最後指出,有些問題比經濟衰退和選舉更重要。埃博拉疫情是一場悲劇。希望它也將促使人們採取必要舉措,防範那些規模大得多、按照目前政策軌道近乎不可避免的悲劇。下一個埃博拉距離我們並不遠。  (原標題:美國前財長:需向世衛投資以應對更大規模災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ewmlf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